□李莎
和女兒一起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80周年晚會,劉老莊的母親吶喊:“莫欺我中華無肝膽,母親膝下百萬兵?!蔽覀兟暅I俱下,接著,我給女兒講了我家人參軍、一桿槍和一支筆的故事。
我的爺爺有兩個母親,送他參軍兩次。
1946年,我爺爺15歲,親生母親送他參加革命,成了中共沙河支隊沈丘縣大隊的一名戰(zhàn)士。一天傍晚,部隊在一個村莊駐扎,爺爺在擦槍時突然走火了,擊中了一名兒童,這名兒童是房東孫大媽的長子。
一桿槍改變了我爺爺?shù)拿\。很快,害怕得大哭的爺爺被綁在了土崗的樹上,準備“執(zhí)行紀律”。這時,孫大媽高喊:“槍下留人!”她踉踉蹌蹌飛奔而來,解開綁著爺爺?shù)睦K子,哭著抱住他,并當場認他做了兒子,懇求部隊饒恕他的無心之過。
等部隊再次出發(fā),孫大媽把爺爺送回部隊,對首長說:“我要送我的兒子當兵?!边@是爺爺?shù)诙螀④姟?/p>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爺爺苦苦尋覓,才找到了這位與他分別14年、給了他第二次生命的“娘”,在她面前長跪不起,并把她接到身邊和親娘一起贍養(yǎng)到老。爺爺?shù)膫髌婀适?,把他塑造成了一位大公無私、勇于奉獻的人。爺爺曾任第六、七、八屆縣政協(xié)委員,2009年6月成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。爺爺去世那天,縣長和鄉(xiāng)親們長街相送。
1970年,中央廣播電臺先后播發(fā)了兩篇父親寫的稿子。那一年父親16歲,在讀初中。后來,縣廣播站又轉(zhuǎn)播了這兩篇稿子,父親的學校也把父親當作榜樣,在那個媒介不發(fā)達的年代,他一下子成了縣里的紅人。
一支筆改寫了父親的命運。地區(qū)軍分區(qū)司令員來縣里視察工作,找到父親,笑著問他:“小鬼,你跟著我去當兵吧!”父親隨口答道:“好??!”縣武裝部部長把父親拉到一邊悄聲說:“司令員可不是和你開玩笑的。給你一個小時,回家說一聲,去部隊報到吧?!备赣H頓時為難道:“我的書包咋辦?我不得收拾衣服嗎?來不及?。 ?/p>
部長笑了:“還拿啥衣服?到了部隊穿軍裝,書包讓同學捎回家!”父親激動地跑回了家,奶奶抱著他又哭又笑:“我的余糧還是個小孩嘞,這就去參軍了!”父親渴望那身綠軍裝,激動地說:“媽,我去部隊換上軍裝就回家,你別哭了,你要為我高興??!”
最高興的還是爺爺。父親15歲那年爺爺就想送他去部隊,無奈體檢不合格,沒想到父親憑一支筆就進了軍營。父親到了新兵連,換上他朝思暮想的軍裝,就很少回家了。
父親在更廣闊的天地里筆耕不輟,當兵20年,3次榮立三等功,獲得21次嘉獎,那些鑲著金邊的軍功章一直在家里珍藏著。
不管是改變爺爺命運的一桿槍,還是改寫父親命運的一支筆,這動人的一幕幕,都是來自母親膝下的百萬雄兵。他們捍衛(wèi)母親的尊嚴,守護母親的榮光,傳承母親的信仰。